配资门户网站
嗨,我是萌芽。
今天有一个重磅消息和大家分享,就是在前几天,教育部发布了《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公示,我们社群里的小姐妹聊得火热。
想要获取完整的比赛名单,可以耐心看到文末领取。
这份名单是从2025年9月到2028年8月,这也就是意味着,这三年内,白名单上的赛事基本是稳定举办,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再有新增或删减了。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朋友们一定要
仔细阅读并且收藏好,因为这份名单会陪你走三年~
可能有姐妹会好奇,为什么白名单赛事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呢?
虽然它不和小升初中考升学挂钩,但它给我们家长带来的信息量,还是非常大的。
比如那些得到了教育部认可的比赛,会成为学校和社团在组织参赛时的首要考虑对象。因为它够权威,其次它还是免费的,非常贴合学校组织比赛的原则。 又比如哪些比赛落选了、哪些比赛被加进去了,哪类比赛的占比增加了,都能反映出国家对青少年培养的趋势。如果选择了发展迅速的赛道,也就意味着孩子未来会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明白了这些,我接下来就直接讲讲今年的变化。
最大的一个变动,就是具体赛项的变化,有增有减,整体数量增加了。
删除了16项比赛
自然科学素养类删除了6项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删除了6项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
全国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
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
艺术体育类删除了4项
“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
“希望颂”——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展
全国中小学生舞蹈比赛
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
增加了18项比赛
自然科学素养类新增了5项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
全国青少年科学实验能力大赛
全国青少年科学探究建模能力大赛
全国青少年心理成长知识与应用创新大赛
全国青少年安全与应急科普创新大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新增了7项
全国中学生环境保护优秀作文征集活动
“美丽中国”全国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
中华诗词美育大赛
鲁迅青少年文学大赛
全国青少年红色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大赛
“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语言素养大赛
同颂中华·全国青少年志愿文学创作与诵读大赛
艺术体育类新增了6项
全国中小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全国青少年国防素养大赛
“戏剧中国”全国青少年戏剧文化艺术大赛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数字艺术创作者大赛
学校美育助力行动——青少年视觉艺术传承与创新工作坊展示
“常青藤”全国青少年校园戏剧创意大赛
经过一番增减更换,这次的白名单从原本的45项增加到了47项,我也按类别做出了这47项赛事的比例图。
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类赛事的优先级是:自然科学素养类>艺术体育类>人文综合素养类
自然科学类依旧占据半壁江山,在47项赛事中占据了22项,这个份量绝对是主力无疑。
但更令我惊讶的是,人工智能成为白名单竞赛中最突出的主题!
旧名单中直接与AI相关的只有2项: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
而新名单中不仅保留了原有项目,还新增了“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和“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数字艺术创作者大赛”,甚至无人机、机器人、编程等关联领域也属于大AI范畴。
而且人工智能赛项覆盖学段从高中向下延伸至小学。
这意味着,国家接下来这三年,想要大家积极探索的领域,便是人工智能。
国家正在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从\"选答题\"变为\"必答题\",从\"高端兴趣\"变为\"基础素养\"。
但是和人工智能“并驾齐驱”的,还有三个类别里增幅最大的一项:艺术体育类。
艺术体育类项目从10项增至13项,是增幅最大的类别。
新增的赛项包括戏剧文化、国防教育,更关键的是增加了不少“科技+艺术创作”等创意类赛项。
▲红色字体为新增赛项
创意类赛项要求孩子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并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创作出一个完整的作品来。
难度一点都不小呢!
最后再来看看人文综合类竞赛。
人文综合类最大的一个变化则在于,从纯文学能力向文化自信、国家认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转变。
比如,传统的征文大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被删掉了,堪称大冷门呐。
取而代之的是“全国青少年红色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大赛”“美丽中国全国版图知识竞赛”“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语言素养大赛”等。
▲红色字体为新增赛项
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了,未来要求孩子要站在文化传承和时代责任立场出发,弘扬新时代文化。
讲完赛事的变化,最后聊聊我对这份白名单的理解吧。
其实从2022年开始,国家就在探索“科技特长生”的培养方向和标准。当时我也梳理过,22-25年这份白名单的核心关键词是“科技创新”,其中不少专项赛事都直接和“科技成果”挂钩。
这三年,其实就是一个观察和探索期。
有些赛事因为定位清晰、组织规范,得以顺利延续;有些赛事在任期满后没有续期;还有一些赛事,因为过程中出现组织混乱或暴露了其他问题,被提前“除名”。
但诸如种种,背后透露出的信号也很清楚:国家并不想堆砌赛事数量,而是希望通过筛选、调整的机制,摸索出真正符合“科技特长生培养路径”的标准化体系。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被除名)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不连任)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不连任)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主动退出)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不连任)
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不连任)
*被除名的赛事会影响已获证书的含金量,但不连任的赛事不影响已获证书的含金量。
所以,可以预测,接下来的26-28年,也会是这样子的“筛选、调整”机制,但这次,国家探索的关键词,已经从“科技创新”变成了“人工智能”——
一是人工智能已成为大趋势。
新白名单中,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不仅有专门的赛项,而且还有融合了其他领域的复合赛项。
哪怕我们再诧异,人工智能的大趋势还是来了,即使你觉得:
“我们家又不搞AI,学那个干嘛?”
“我们家不走那个方向,与我何干?”
但最后都逃不过人工智能。
现在的人工智能不是一门学科,而是渗透到每一科目中,浅则是孩子得会使用AI进行创作,深则是创造AI,这些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都和孩子息息相关。
除了语数英这些主科,孩子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应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是“跨界融合”很明显。
在新白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艺术、科技+环保、劳动+智能设计……跨学科项目成为国家想着重探索的领域。
未来不再是“学了计算机就做程序员,学了法学就当律师”那么线性了。
跨界能力、复合能力、迁移能力,才是AI时代下更有爆发力的路径。
所以,孩子要具备多元知识结构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我们也要在孩子基础教育阶段拓宽视野,避免过早单一化发展。
因此,对我们家长来说,面对新趋势,更需要做到:
重视人工智能。不管是否走人工智能方向,教孩子学会科学使用人工智能,是每个孩子必备的技能。
保持理性。不需要盲目追逐热门竞赛,要更多从孩子自身特点出发;
提前规划。关注竞赛要求的综合素质,注重日常积累,逐步提高孩子的软实力才是王道;
注重过程。将备赛过程视为学习与成长的机会,而非仅仅追求结果,不要用功利心替代成长型思维。
这份白名单已经指明了方向,如果还在观望的姐妹们,接下来的三年一定要抓紧行动,好好筹划筹划。
不行动,就永远是观众。以上,共勉。
萌芽
今日份分享:《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我都准备好了,姐妹们可以在文末点赞和在看,并在萌芽研究所BUD后台回复“社群”进群领取噢。
本周团购
下周直播
希望请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
关注我,一起抱团取暖
积极育儿、顺势养育
你点的每个在看和转发,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摆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